English

科技推动北京经济快速发展

2001-02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

统计表明,“九五”期间,北京经济年均增速达10%;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24.3%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榜首,达到11%。

记者调查发现,北京经济保持长期快速、健康发展,智力、知识因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科技进步对北京经济增长高达52.5%的贡献率,即是一个有力的证据。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说:“这是由于北京在‘九五’期间确立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战略,突出了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人才等智力因素、知识因素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”

先看农业。通过加强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,大力普及科技知识,大量吸收优秀人才,到“九五”后期,科技开始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。分属于25个农业科学院机构的2万名科技人员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、蔬菜工程研究中心、北方淡水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新技术实验室、示范区和中试基地辛勤地工作,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的主力军。2600多个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协会的38000多名农技员,扎根农村,在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开展全程服务,成为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力量。持有《绿色证书》和计算机的农民带头应用先进技术,形成了基本上可以辐射京郊农村的科技示范群体。从“九五”后期开始,京郊主要农作物良种和猪、鸡、奶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%和100%;种植业和栽培、饲养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和生产方式集约化;大田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;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超过94%;小麦、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计算机专家系统在11个粮食主产区实现联网。同时,星火计划形成燎原之势。计划项目几乎覆盖了每一个乡镇。开发的267类、2075种新产品投产同百名专家教授对千家星火企业“会诊”,双管齐下,促进乡镇企业从加工、建材、化工等传统产业,向生物工程、电子、信息、通讯高新技术产业转移。

再看工业。重视人才被放在突出位置。通过打破地区、部门界限,向全国公开招聘人才,实行开放式、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,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成为控股集团公司和工厂企业领导班子主体。他们带领职工加快体制创新,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,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,工业发生三大变化:其一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成倍增长,占工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,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60%以上,成为带动工业快速增长的火车头。其二,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,传统产业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,过去按比重排列处于六七位的电子信息产业跃居第一,成为工业第一支柱,过去排在前一二位的冶金、石化等传统产业降至四五位,并提前全面完成毛纺、棉纺压锭,关闭“五小工业”,工业内部结构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迈出关键性一步。其三,国有企业走出“不改等死,改造找死”迷宫,进入了“一改就活”的良性循环,研发投入逐年上升。据37家国有企业技术中心统计,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从3年前的0.9%提高到2.43%。“九五”期间,北京市大中型企业开发的6000多项新产品,一年给工业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六七百亿元。

最后看第三产业。包括银行、保险;开发、装饰;审计、评估;网络、传媒;教育培训、国际商务在内,智力、知识因素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在快速发展中确立主导地位。教育与经济、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既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基本需要,又通过“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”,使高校重大科研成果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。文化产业异军突起,200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,在北京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达到4.4%。北京技术市场稳定健康发展,技术合同成交额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,2000年达到140.29亿元,比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高出一倍多。

有关人士认为,北京智力、知识因素能够发挥巨大作用,与他们在这方面具有雄厚实力有关。为了不断增强这方面实力,北京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。首先,不断加大投入。“九五”同“八五”相比,地方财政对科技、教育事业的投入分别增长1倍和1.9倍,2000年达到60.1亿元,算上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00亿元。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.3%。并将用于工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全部用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。同时,不断优化教育资源,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;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促进科研院所转制,变“大锅饭”为大家干。三是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。制定出了降低门槛、简化手续、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的规章制度;营造出了北京的人才舍不得离京,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和外地优秀科技人才入住中关村创业的氛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